2025年6月12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会议室迎来一堂别具特色的人参鉴别实训课。中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副院长郑永春副教授携手杜立财副教授,为中药学院青年教师、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以及2023级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班三十余名学子,深入传授人参参龄鉴别的核心技艺。

课堂现场,郑永春院长以多株不同年份的珍贵人参样本图为教材,倾囊相授其多年野外观测与种植技术积累的宝贵经验。他指出,精准判断参龄的关键在于掌握“五行六体”——即芦、艼、体、须、纹这“五形”,以及主根形态构成的“六体”。他以芦头为例详解:“每年茎叶脱落形成的芦碗是岁月的印记,芦碗越密集,参龄通常越长,一个芦碗往往代表着一年的生长。”

杜立财副教授则聚焦品种辨析,指导学生从颜色形态上区分“趴货”与林下参。趴货是指通过在池床上移栽或培育的人参,非直接播种。“趴货人工干预痕迹显著,芦碗间距宽、参体肥大、表皮光滑;而林下参芦头细长,参体具自然分叉,表皮粗糙并留有风霜纹。”他强调综合判断的重要性,避免单点定论。

近两小时的实训互动热烈,学子们踊跃提问,两位教授悉心解答。参与学习的吉大博士生深感收获:“此次实践机会难得,书本外的真知灼见,让人参鉴别认知更为立体。”郑永春副教授在总结中强调,人参作为吉林省特色经济支柱,参龄精准鉴定对规范市场、提升产品价值至关重要。学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致力培育兼具技术与鉴定专长的产业人才。
本次实训不仅锤炼了学子实用的人参鉴别技能,更彰显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人参研究与教学领域的深厚积淀,为传承人参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筑牢人才根基。
初审:游 洋
复审:周生学
终审:张国锋